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五号卫星全球首台探测仪助力精准预报

来源:火狐体育在线  发布时间:2025-11-12 00:19:21


 

  2025年11月5日14时2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晴空万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风云五号气象卫星直冲云霄,随着火箭顺利完成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研制与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刷新了我国气象卫星观测精度的新纪录,更让中国在全球气象监测领域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我国第三代低轨气象卫星综合观测系统的核心成员,风云五号承载着气象现代化与航天强国建设的双重使命。不同于前代卫星,该卫星采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全新研发的新一代低轨大型遥感卫星平台,集成了多功能可见红外多光谱成像仪、精细谱微波探测仪等多种先进载荷,通过主被动联合探测技术,实现了对大气温、湿、压、风等全要素的高精度捕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搭载的全球首台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这一核心技术突破让卫星具备了“透视”大气的能力,可获取从地面到高空的三维气象数据,为气象预报提供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撑。

  在防灾减灾领域,风云五号的投入使用将带来革命性变化。其亮点功能之一是将台风路径预报精度提升至12小时误差小于50公里,这一指标较当前国际领先水平提升约30%。我国是台风多发国家,每年台风灾害给沿海地区带来的经济损失数以百亿计,精准的路径预报能为人员转移、物资调配争取宝贵时间,大幅度降低灾害影响。此外,卫星还能实现对暴雨、强对流、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的高时效监测,结合我国已建成的842部天气雷达和9万余座地面气象站,将构建起“天罗地网”式的立体观测体系,让气象灾害“无处遁形”。

  从技术传承来看,风云五号的成功是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数十年深耕的必然结果。回溯至1969年,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地提出研制我国自己的气象卫星,开启了“风云之路”。从1988年风云一号A星成功发射,让我国变成全球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到如今风云五号实现跨代升级,我国已累计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9颗在轨运行,成为全世界唯一同时运行4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相较于第二代的风云三号,风云五号在探测精度、稳定性和观测范围上实现全面跃升,填补了三维风场等要素探测空白,真正的完成了从“给大气拍照”到“给大气做CT”的蜕变。

  风云五号的意义远不止于国内气象服务。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卫星将与风云家族其他卫星协同组网,形成晨昏星+上午星+下午星的综合观测体系,每12小时就可以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其观测数据将通过国际合作渠道共享给133个国家和地区,这中间还包括9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全球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中国数据”与“中国方案”。国际气象专家评价,风云五号的发射让全球气象观测系统更完善,其先进的技术将推动人类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能力迈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风云五号卫星系列将逐步扩展,计划到2035年形成由综合观测卫星、专用观测卫星和应急极端天气监测星座组成的完整体系,全面替代现有风云三号卫星系列。这一体系将实现空间、时间、圈层一体的全球精细化监测,为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卫星搭载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能将观测数据快速转化为可用产品,通过手机APP、预警信息等渠道直达公众,让“风云”数据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

  此次风云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突破,更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服务民生、惠及全球的生动实践。从自主研制到技术领跑,从服务国内到赋能全球,风云系列卫星已成为中国航天的一张亮丽名片。随着后续卫星的陆续发射和应用体系的逐渐完备,我国将在气象卫星领域持续领跑,为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球气象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在浩瀚太空,这颗“中国星”将持续守望地球风云变幻,为人类美好生活筑牢气象安全屏障。

上一篇:值勤室里的“神经中枢”
下一篇:传感器最新资讯-快科技--科技改动未来

相关文章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人:经理

手 机:18953388586

电 话:18953388586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